2025 年房地产市场释放最强信号:稳住!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要“稳住楼市”,并强调“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”,这为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认为,房地产市场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,2025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,2026 年回稳的可能性较大,但能否实现还需看政策力度、居民预期、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,市场出现波动也是有可能的。
盛松成表示,从数据来看,2024 年房地产市场下跌堪比 2022 年,但与 2022 年不同的是,当年市场是加速下滑的,今年的市场是逐步改善的。如果从 2021 年 7 月(本轮房地产市场下跌的起点)开始逐月看销售同比增速的变化,整体呈现先快速下跌、后逐步回稳的趋势。2022 年 4 月,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为-39%,为增速的最低点,随后市场跌幅总体上是逐步收窄的,至 2024 年 10 月,商品房销售面积当月同比仅下降 1.63%,11 月当月同比增速首次由负转正,为 3.25%,市场走稳的趋势较为明显。
盛松成认为,会议提出“稳住楼市”的政策导向,为历年会议以来首次提及,释放了更加坚定的推动房地产市场“止跌回稳”的信号。房地产市场“止跌回稳”的实质是指“量升而价稳”。目前,四大一线城市相继放松房地产调控政策,包括调整住房限购、降低交易税、降低首付比例等,北京、上海政策力度相对谨慎,而广州全面放开限购,整体政策力度最大。展望未来,要促进房地产市场“止跌回稳”,上海、深圳、北京限制性政策仍然有放松空间。
盛松成表示,从今年的政策来看,力度是在不断增强的,且是全方位的。尤其 9 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,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对市场预期的改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。9 月底以来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后,月度销售改善明显,10 月、11 月的月度销售同比都是加速恢复的。从具体的政策调整看,随着市场常态化,一些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的政策会逐步退出,而有些常规性政策,例如利率调整等,以后可能会长期运用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。
盛松成认为,房地产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,市场出清仍不彻底。2021 年,我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 17.94 亿平方米,今年预估只有 10 亿平方米左右,3 年下降幅度可能达到 44%,这意味着行业产能大量闲置。即使房地产行业本身进行了调整,缩小了规模,但是过去房地产发展高峰期积累的土地仍然面临较大去化压力。
盛松成建议,对于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,只能多管齐下。第一,在市场下行期,必然有大量土地闲置,地方政府要依法依规予以收回,还要严格限制供地,维持土地市场稳定。应加快推进房企退出与转型,继续减少供应,抑制供给过剩。第二,进一步扩大需求。例如对首套房、多孩家庭购房等刚需购房加大优惠力度,更要想方设法提升居民收入,改善预期,降低房价收入比。第三,加大结构性去化力度,商办用房的去化力度应该更大,建议更改商品用房的供应方式,限制超额供应,更改商品用房的征税方式,适当降低税率,加速去化。
盛松成表示,房地产转入下行周期已接近 3 年半,很多房企顺应市场规律,已开始适应发展新模式。例如以前“高周转、高杠杆、高负债”的运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,原因是高周转对应的是商品房的高去化速度,但当前市场根本无法快速去化,高周转也就无从谈起。而高杠杆、高负债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更是不可能。今年以来,国家越来越强调要建“好房子”,房子要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能,这是对过去一段时期高周转带来的房屋质量下降趋势的否定,建“好房子”也是市场发展的方向。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超过 40 平方米,住房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,市场会以改善性需求为主,要是还走“规模为王、重量不重质”的老路,将会被市场淘汰。要审慎经营,这是对于过去“盲目举债,大幅扩张”经营模式的否定。经过 3 年半的调整,房企的负债结构、A股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从 2020 年三季度的 64.67%下降到 2024 年三季度的 60.99%,未来这一趋势仍将持续。
盛松成认为,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,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,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,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举措。对 2025 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,他认为:第一,从过去几年发展看,2025 年我国房地产市场降幅将进一步收窄,2026 年回稳的可能性较大,但是能否实现还需看政策力度、居民预期、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,市场出现波动也是有可能的。第二,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长期趋势来看,按照城镇人口新增需求、改善性需求和折旧需求分开测算,我国一年 6 亿~8 亿平方米的新建商品住宅需求属于合理水平,在此区间波动都属正常。2024 年前 11 个月我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达到 7.2 亿平方米。为努力实现市场回稳,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,一是继续引导房企转型退出,稳定市场供应,提升住房质量,为老百姓盖好房子;二是严肃土地供应纪律,根据去化周期确定土地供应节奏和规模;三是加大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群体的支持力度,包括税收、贷款利率等多个方面;四是继续推进地方政府收储力度,支持市场回稳。
- 一线城市楼市
- 限制性政策
- 房地产市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