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一轮救市,力度空前!
近10天内,第三座一线城市放松限购!继广州、上海之后,被视为全国“最严限购”的北京市通州区也放松了住房限购。
针对买房人,购房门槛再降低,进一步刺激购房需求。
另一方面,针对房企,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落地,落实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,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。
截至1月底,26个省份170个城市已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提出第一批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并推送给商业银行,涉及房地产项目3218个。
01
史上最严住房限购放松!
执行9年后,北京通州放开“双限购”
刚刚,北京再迎重大楼市新政。
北京市住建委和通州区政府2月6日发布,即日起,在京具备购房资格的四类家庭,可以在通州区购买一套商品住房。
一是在京未拥有住房的北京户籍居民家庭;
二是在京已拥有1套住房的通州区户籍居民家庭;
三是在京已拥有1套住房,与在通州区注册或经营的企业、疏解搬迁至通州区的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北京户籍居民家庭;
四是在京未拥有住房,与在通州区注册或经营的企业、疏解搬迁至通州区的企事业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非京籍居民家庭。
调整后,在通州区落户或就业的家庭,如需购买通州区商品住房,符合本市限购条件即可,取消了在通州落户或纳税、社保满三年的限制。
图片
此前,为了压抑炒房客2015年8月,《关于加强通州区商品住房销售管理的通知》出台,当时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直辖市局部区域出台的限购措施,被业内称为“史上最严厉限购”。
现在,这项执行了9年的政策被彻底放开。
此次优化调整后,在通州区落户或就业的家庭,如果需要购买通州区商品住房,符合全市的整体限购政策即可,不再受到“双限”的制约。
近10天内,多个重点城市放松了限购。
比如,苏州限购政策,全部取消:
1月30日,苏州官宣无论买新房还是二手房,全部无需社保、不限套数、不限面积,且六区均可随便买!
意味着今后在苏州置业,除了购房者自身的预算外,再无任何其他门槛,想怎么买就怎么买!
比如,上海开放外环以外区域限购
1月30日,上海放开了外环以外区域的限购,外地户口社保和个税满5年就可以在上海外环(崇明区除外)区域限购1套房子!此次政策下,较多非本市户籍单身人士将直接获得购房资格。
比如,广州放开120㎡以上住房限购
1月27日,广州明确全域取消120平方米住房限购,并支持“租一买一、卖一买一”,居民挂牌出租或出售房产可核减家庭住房套数。
我们预判认为,2024年房地产政策层面还将继续宽松,全国各城市的救市政策将基本到位。
02
融资超3500亿!
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出炉!
近期,楼市还有一项重大利好,值得重点关注。
2月4日上午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、金融监管总局传出消息:
各地加快建立以城市为核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,向本行政区域内商业银行推送,满足房地产项目和企业合理融资需求。
所谓的白名单是指:
1、协调机制根据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情况及项目开发企业资质、信用、财务等情况筛选确定支持对象,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。
2、由协调机制向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,金融机构评估后,根据其实际情况满足合理融资需求或予以其他支持。
据悉,目前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,按规程审查项目,已向27个城市83个项目发放贷款共178.6亿元。平均每个项目可以拿到约2.16亿元的融资。
今年1月底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,中央再次定调房地产。
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,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是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、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大举措。
划重点:
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
而这次公布的第一批地产白名单中,确实做到了这一点:84%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。
业内人士表示,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见效,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,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,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自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部署会之后,各地已经积极行动起来:
南宁:1月31日已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并向当地金融机构推送了第一批107个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。
重庆:1月31日已向金融机构推送了第一批314个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,融资需求约830亿元。
成都:1月31日首批项目融资申报完成第一批名单审核,共包含208家项目企业227个项目,企业首选拟对接第一批名单审核28家。
青岛:1月31日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,已梳理出第一批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84个,融资需求约250.2亿元,涉及19家融资机构。
天津:2月2日,22个项目列入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“白名单”,涉及融资需求近50亿元,相关名单已经推送至全市各金融机构。
我们从1月份的各项会议,以及昨天发布的第一批地产白名单可以看出上头的两个大信号:
1、“保交楼”依旧是主轴,停工楼盘将会继续救
据悉,目前已经有多家困难房企的项目获批列入白名单,其中有碧桂园、世茂、旭辉、中粱控股等企业。
根据中国当地产报的报道,这次白名单支持的对象是项目,而非企业。目的是对项目精准“输血”,实现“保交楼”
也就是说,这次的“白名单”主要目的是“保交楼”,住建部的白名单并不代表着银行的白名单。
这次精准、小心地输血,实际上是防止某些企业用建房的补偿来还自己集团的债务。也就是说,这次的白名单不是一次给房企的“托底”。
这次出手,未来将促进房地产项目正常开发建设交付,帮助市场信心恢复,改善市场预期。
截止目前,全国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%,累计已完成住房交付超过165万套,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超过60%。
2、因城施策,各城市调控自主权要把握好
1月底,住建部会议上强调:要坚持因城施策、精准施策、一城一策,用好政策工具箱,充分赋予城市房地产调控自主权,各城市可以因地制宜调整房地产政策。
也就是说,接下来房地产支持政策可能进一步加码,包括在因城施策原则下,适度放宽包括一线城市部分区域在内的限购措施,加大公积金购房支持力度,加快推进“带押过户”模式、激活二手房市场,以及进一步引导居民房贷利率下行等。
目前,很多一线大城已经跟进。
03
政策到位、保障落实
2024年房地产将面临新局面
从政策端看,无论是保交楼,还是一二线城市放松限制政策。
其背后都是来自市场层面的压力,成交数据就是一面镜子。
2023年1~12月,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、房地产开发投资、房企到位资金等指标累计降幅较1~11月继续扩大。
其中,商品房销售面积创2012年以来新低,销售额创2016年以来新低,开发投资规模创下2017年以来新低。
2024年1月,中指研究院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,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815.3亿元,同比降33.3%,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1.6个百分点。
2024年,楼市依旧会是复苏一年,一线和部分强二线城市、核心(高端)项目可能会率先走出触底反弹的行情,从而带动市场复苏。
随着“政策底”入场,“情绪底”改观之后,“市场底”也会回来。
随着地产“白名单”的落地,购买者信心和预期将会日渐修复。不过,对于出险房企来说,债务展期、重组以及保交楼是两大棘手的任务,任 重而道远。
- 重磅
- 突然放松
- “最严限购”
- 楼市调控